第一章、家庭常用的中药材

灵芝:

味甘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肝、肾经。固本祛邪,补心血、益心气。

人参:

味甘、微苦,性温。归肺、脾、心经。具有大补元气,补脾益肺,生津,安神益智的功效。

山楂:

酸、甘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能治各种饮食积滞,消食化瘀。

黄芪:

味甘,性微温。归肝、脾、肺、肾经。补气升阳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。

生姜:

味微辛、辣,性温。主入脾经。能温经止血,主治脾胃虚寒,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,御百邪,助阳气,散一身寒湿。

白茅根:

味甘,性寒。归肺、胃、膀胱经。有凉血止血、清热利尿、清肺胃热的作用。

菊花:

味辛、甘、苦,性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具有疏散风热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的功效。主治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,肝阳眩晕,肝风实证,目赤昏花,疮痈肿毒。是最佳保肝茶饮。

薏苡仁:

味甘、淡,性凉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用于水肿,脚气,小便不利,脾虚泄泻,湿痹拘挛,肺痈,肠痈,赘疣,癌肿。

甘草:

味甘、性平。归心,脾,肺,胃。和中缓急,润肺,解毒,调和诸药。养人又养颜,平民百姓的补益药。

花椒:

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有小毒,麻。有芳香健胃、溫中散寒、除濕止痛、殺蟲解毒、止癢解腥的功效。

第二章、美容养颜的中药材

当归:

味甘、辛、苦,性温。入肝、心、脾经。养血和血,补血调经,活血止痛,润肠通便。

红花:

味辛,性温。归心、肝经。具有活血通经,祛瘀止痛的功效。

益母草:

味苦、辛,性微寒。归肝、心包、膀胱经。活血调经,利水消肿,疮疡肿毒,清热解毒。

雪莲花:

味微苦,性温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、祛风湿、消肿、止痛、壮阳、补血养颜和温暖子宫之功能。

艾草:

味苦、辛,性温,无毒。入脾、肝、肾经。艾以叶入药,纯阳之性、通十二经、具回阳、理气血、逐湿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。亦常用于针灸。

芦荟:

味苦性寒。具有凉血、明目、清肝热、通便、健胃的作用。

白芨:

味苦、甘、涩,性寒。归肺、胃、肝经。有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之功。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、烫伤、手足皲裂、肛裂等。

葛根:

味甘、辛、性凉。入脾、胃经。具有发表解肌,升阳透疹,生津的功效。临床常用于外感发热,项背强痛者。对于外感发热,热盛头痛,常与柴胡、石膏等配伍。

白芍:

味苦、酸,性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 功能: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 养阴补血。

杏仁:

味苦,性微温,有小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,润养肌肤。

玉簪花:

味甘,性凉,有毒。入肺、肾、膀胱经。治咽喉肿痛,小便不通,疮痈肿痛,烧伤。具有清热解毒,利水通经止带功效。

第三章、护佑先天之本的药材

何首乌:

性微温,味甘涩。可补肝肾,益气血,乌须发,通便秘。

枸杞子:

性平,味甘。 可补精气,坚筋骨,滋肝肾,止消渴,明目,抗衰老。

冬虫夏草:

味甘,性温。归肾、肺经。功效:益肾补肺,止血化痰。用于用于阳痿遗精,久咳虚喘,劳嗽痰血。

三七:

味甘、微苦,性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功效:化瘀止血,消肿止痛。

芡实:

味甘、涩,性平。归脾、肾经。 功能与:益肾固精,补脾止泻,祛湿止带。

女贞子:

味甘苦,性凉。归肝、肾经。功效:可滋补肝肾,明目乌发。用于肝肾阴虚,眩晕耳鸣,腰膝酸软,须发早白,目暗不明,内热消渴,骨蒸潮热。

积雪草:

味苦、辛,性寒。肝、脾、肾经。功效: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。主治:湿热黄疸,中暑腹泻,石淋血淋,痈肿疮毒,跌扑损伤,泌尿系结石。

金沙藤:

甘,寒。归膀胱、小肠经。功效:清热解毒,利水通淋。用于治尿路感染,尿路结石,白浊带下,小便不利,肾炎水肿,下焦湿热。

杜仲:

味甘,性温。归肝、肾经。有补益肝肾、强筋壮骨、调理冲任、双向调节血压、固经安胎的功效。

菟丝子:

味辛、甘,性微温。归肝、肾、脾经。 具有补肾益精,养肝明目,健脾固胎。

第四章、后天之本的健康药材

白茯苓:

味甘、淡,性平。归心、脾、肺三经。能渗湿利水,益脾和胃,宁心安神。健脾补中。

山药:

味甘、性平,无毒。归脾、肺、肾经。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,养足我们的后天之本。

番木瓜:

味酸,性温。归肝、脾经。能舒筋活络,和胃化湿。用于湿痹拘挛,腰膝关节酸痛,暑湿吐泻,转筋挛痛,脚气水肿。

陈皮:

味辛、苦,性温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 功效:理气和中,燥湿化痰,利水通便。 主治:脾胃不和,脘腹胀痛,不思饮食,呕吐哕逆,痰湿阻肺,咳嗽痰多,胸膈满闷,头昏目眩。

藿香:

味辛,性温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能化脾醒湿,辟秽和中,解暑发表。用于湿阻中焦,脘腹胀闷,呕恶纳呆,暑湿,湿温,胃逆呕吐。

丁香花:

味辛,性温,无毒。入胃、脾、肾经。功能:温中、暖肾、降逆。治呃逆、呕吐、反胃、痢疾、心腹冷痛、痃癖、疝气、癣症。

第五章、常见病的经典药材

板蓝根:

性寒,味苦。归心经、胃经。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利咽等功效。

桔梗:

味苦、辛,性平。归肺经。功效:宣肺,利咽,祛痰,排脓。用于咳嗽痰多,咽痛,失音,肺痈吐脓。

罗汉果:

味甘,性凉、无毒。归脾、肺二经。有清肺止咳、润肠通便、消肿止血之功效。清热润肺,滑肠通便。用于肺火燥咳,咽痛失音,肠燥便秘。

桃仁:

味苦、甘,性平。归心、肝、大肠经。能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止咳平喘。用于经闭,痛经,癓瘕痞块,跌扑损伤。

紫苏:

味辛,性温。入肺、脾经。功效:感冒发汗解表,行气宽中,散寒暖胃,解鱼蟹毒。

南瓜子:

味甘,性平。归胃、大肠经。功效:杀虫。用于虫积腹痛,血吸虫病。平顺前列腺。

槟榔:

性温,味苦、辛。归肺经、胃经、大肠经。作用:杀虫,破结,下气行水。主治虫积,食滞,脘腹胀痛,水肿等。禁忌:气虚下陷者忌。

茱萸:

味酸、涩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 功能:补益肝肾,涩精固脱,固经止血。用于眩晕耳鸣,腰膝酸痛,阳痿遗精,遗尿尿频,崩漏带下,大汗虚脱。内热消渴。

冬桑叶:

苦甘,性寒。入肺、肝经。功效:疏散风热,清肝明目。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咳嗽,肺热燥咳,干咳无痰,目赤肿痛,羞明多泪,肝阳眩晕,眼目昏花,自汗盗汗等症。

款冬:

味辛,性温。归肺经。功效:润肺下气,止咳化痰。主治:用于咳嗽气喘,劳嗽咳血。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选良药。

落地生根:

味淡、微酸、涩,性凉。归肺、肾经。功效:解毒消肿,活血止痛,拔毒生肌。主治:外用治痈疮肿毒,乳腺炎,丹毒,瘭疽,外伤出血,骨折,烧烫伤,中耳炎。跌打损伤圣药。

菖蒲:

味辛,性温。.归心、肝、脾经。具有开窍豁痰,化湿和中,解毒的功效。可治热病神昏,癫痫,痰厥,健忘,耳聋,胸腹闷胀,中暑腹痛,呕吐,腹泻,风寒湿痹。或研末调涂治痈肿发背,跌打损伤。也是冠心病患者的福音。

大蓟:

性凉,味甘,苦,无毒。归心、肝经。功能:吐血,衄血,尿血,血淋,血崩,带下,肠风,肠痈,大蓟痈疡肿毒,疔疮。无论外用还是内服,都是止血良药。

卷柏:

味辛,性平。归肝、心经。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。用于闭经痛经,癥瘕痞块,跌扑损伤,消炎止血。

仙鹤草:

性平,味苦、涩。归心经、肝经。功效:收敛止血、截疟、止痢、解毒。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。能让人迅速恢复体力。

蒲黄:

味甘,性平。归肝、心包经。功效:止血,化瘀,通淋。主治:用于吐血,衄血,尿血,崩漏,心腹疼痛,产后瘀痛,血淋涩痛。

第六章、健脑安神常用药材

天麻:

味甘,性平。入肝经。能平肝熄风,定惊。治眩晕眼黑,头风头痛,肢体麻木,半身不遂,有抗衰老、延年益寿、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。

酸枣仁:

味甘,性平。归心,肝经。功效:养心安神,敛汗。主治:用于失眠,惊悸,自汗,盗汗。

红枣:

味甘,性温。归脾、胃经。功效:补益脾胃,滋养阴血,养心安神。适宜:营养不良、心血管病。有提高免疫力和滋补作用。

黄花菜:

味苦、辛,性温。归肝、膀胱经。有止血、消炎、清热、利湿、消食、明目、安神等功效。

桂圆:

味甘,性温,无毒。归心、脾、胃经。主治:益心脾,补气血,安神志。可用于虚劳羸弱,心悸失眠,脾虚腹泻,产后浮肿,精神不振,自汗盗汗等病症。

莲花:

味苦、甘,性平。归心、肝经。,有清心养神、润泽肤色、镇心驻颜之功效。

远志:

性微温,味苦、辛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功效:安神益智,祛痰开窍,消痈肿。治疗惊悸健忘、失眠多梦。

第七章、草本排毒药材

金银花:

味甘,性寒。归肺、心、胃、大肠经。功效: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用于外感风热,温病发热,痈肿疮疡,咽喉肿痛,热毒痢疾。

蒲公英:

味苦、甘,性寒。归肝、胃经。具有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利尿通淋的功效。可治上呼吸道感染,眼结膜炎,淋巴结炎,肝炎,胃炎,肠炎,痢疾,阑尾炎,尿路感染,盆腔炎,疔疮疖肿。

鱼腥草:

味辛,性微寒。归肺经。具有清热解毒,清痈排脓,利尿通淋的功效。可治疗肺部及眼部等疾病。

决明子:

味甘、苦、咸,性微寒。归肝、胆经。功效:清肝明目。可用于目赤肿痛、羞明多泪、青盲内障等症。

枇杷叶:

味苦、微辛,性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功效:清肺和胃,降气化痰。主治肺热痰嗽,气逆喘急;胃热呕吐,咳血衄血。

栀子:

味苦,性寒。归心、肺、胃、三焦经。清热泻火,凉血,解毒,利湿。可用于心烦失眠,躁扰不宁,湿热黄疸,血热吐衄。

夏枯草:

味苦、辛,性寒;归肝、胆经。夏枯草为眼科常用清肝明目药,具有清肝火,散郁结的功效。

紫花地丁:

味苦、辛,性寒。归心、肝经。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主用于疔疮肿毒,痈疽发背,丹毒,毒蛇咬伤。

牡丹:

味苦,辛,性微寒。归心、肝、肾三经。具有清热凉血,活血散瘀的功效。可用于温毒发斑,血热吐衄,温病伤阴,阴虚发热,夜热早凉、无汗骨蒸,血滞经闭,痛经,跌打伤痛,痈肿疮毒。

凤仙花:

味甘、微苦,性温。归肝经。功效:外用清热解毒,活血通经,祛风止痛。用于闭经,跌打损伤,瘀血肿痛,风湿性关节炎,痈疖疔疮,蛇咬伤,手癣,鹅掌风,灰指甲。

黄连:

性寒,味苦,无毒。归经:心、肝、脾、胆、胃、大肠经。功效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用于湿热痞满,呕吐吞酸,泻痢,黄疽,高热神昏,心火亢盛,心烦不寐,血热吐衄,目赤,牙痛,消渴,痈肿疗疮,外治湿疹,湿疮,耳道流脓。禁忌:胃虚呕恶,脾虚泄泻,五更肾泻者,均慎服。

麻黄:

味辛、微苦,性温。归肺、膀胱经。功能与主治:发汗散寒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
第八章、餐桌上的中药材

银耳:

润肺滋阴的最佳食物。

百合:

补益五脏,怎么做都好吃。

荠菜:

“三高”患者的极品蔬菜。

薄荷:

清咽利喉的芳香疗法。

茴香:

慢性胃炎的缓解药。

白果:

治疗咳喘,当仁不让。

车前草:

前列腺炎患者的最佳食疗。

中药药性之最

清热解毒之最—---金银花;

芳香化湿之最---—藿香;

利水渗湿之最———茯苓 ;

芳香开窍之最———麝香;

清热之最———石膏 ;

泻火之最———黄连 ;

降气之最———沉香 ;

生津之最———石斛;

化痰之最———半夏;

平肝之最———羚羊角 ;

辛凉之最———薄荷 ;

止痛之最———元胡 ;

止血之最———三七;

补阳之最———鹿茸 ;

补阴之最———女贞子;

泻下之最———大黄;

凉血之最———犀角;

理气之最———枳实;

舒肝之最———郁金 ;

活血之最———丹参;

补气之最———人参;

补血之最———当归;

补脾之最———山药;

消食之最———神曲 ;

清痰之最———贝母;

退黄之最———茵陈 ;

祛风之最———独活;

安神之最———枣仁;

温里之最———附子。

抑癌蔬菜排行:

熟红薯98.7%,

白菜97.8%

生红薯94.4%,

芦笋93.9%,

卷心菜91.4%,

菜花90.8%,

胡萝卜46.5%,

荠菜35.4%,

芥菜32.9%,

番茄23.8%。